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常识

八嘎呀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(日本人在国内很少说的“八嘎呀路”)

国内拍过太多抗日剧了,各式各样的都有。观众除了在剧中看到历史上日本人的罪恶行径,和体验一把打鬼子的畅快,学得最多的就是剧里那句高频词句:“八嘎呀路!”

由于出现得太多,虽然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,但是大家顺理成章地认为那是日本人的“国骂”。有些抗战剧中,还直接将这话翻译成“混蛋”

这话在影视剧里通常伴随凶狠、狰狞,接着就是开枪或上刺刀,但事实上,日本人在自己国内是不说这样的话的。

日语里夹杂了很多中国的汉字,虽然发音完全不同,但意思是一样的。中国古代鼎盛时期,日本常有来使学习中国各种文化,也将中国的汉字带了回去。沿用至今,中国人去到日本,即使不懂日语,也大概能看明白一些话语。

日本引进汉字的时候,只能模仿个形,我们的书法就那么多种,且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方言,不系统的学习汉语是学不来的,更无法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。所以他们只学了一点点皮毛,拿回去又加上自己发明的文字,做了很大的变革。

“八嘎呀路”这个词往前追溯,是与中国的成语典故有关的,这个典故就是赵高与秦二世胡亥著名的“指鹿为马”。意思是,故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
“八嘎呀路”要拆开来看,前两个字八嘎,是马和鹿,呀路是野郎。结合起来看,马鹿,是指不明是非的糊涂蛋,蠢货,骂人的意思;野郎在日语里也是个贬义词,指山野村夫,没素质没教养的野人

整个话连起来就是,既糊涂又蠢,没素质没教养的村夫,将人贬到了极低的水平。对人说这样的话,显示的鄙视和歧视会让人感到相当严重的人格侮辱。

很多到过日本的朋友,和日本自己的影视剧中,日本人表现出来的都是彬彬有礼的样子,说话温和。所以,他们自己根本不对自己说这个侮辱性的词,却在对中国的时候,大放厥词,随意侮辱中国人民,没有一丝的尊重,那种轻蔑像是刻在了骨子里。

可实际上,在历史上他们什么都在模仿我我们,不仅是引进文字,服装,发型,都在模仿唐朝,到现在也没改。

日本在我国古代的称呼里,叫倭,东瀛,扶桑。东汉时期,日本开始往中国遣派使者。根据《后汉书·东夷列传》记载,公元57年,汉光武帝时期:

倭奴国奉贡朝贺,使人自称大夫,倭国之极南界也。光武赐以印绶”。

而日本福冈粕屋郡志贺盯,发现的刻有“汉委奴国王”字样的金印,与我国的记载相互印证。这个大夫的具体名字不详,大夫是他自称的官职。授了光武帝的金印之后,日本还向我大汉进贡。

唐朝,是中国与日本交往最密切的时期,那时候中国很开放,长安也是世界大都会,很多外国人来唐,大唐允许他们来经商和生活。630年到838年间,日本正式派遣唐使访唐就达十二次之多,每次来的人数在250到600之间

日本每次来向大唐赠送礼物,也将大唐的东西带回去,并留遣唐使常驻长安学习大唐文化,甚至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回国进行改革。直到现在,日本的建筑、茶道,依然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。

大唐自然也向日本派去了使者进行交流。最有名的就是“鉴真东渡”,给日本传播了佛学和医学等,日本国内目前信奉的两大宗教,一是神道教,二就是佛教。

日本人学习我们倒也学得挺好,本来作为邻国,两国的交流一直是友好的,为什么不坚持下去,要选择侵华呢?岛国资源匮乏,应该是最根本的原因

侵略的本质是掠夺资源。日本面积小,四面都是海,中国国土大,土地肥沃,资源丰富,在多次的来访中,早把这来自小岛的人看花眼了。作为一个不能依靠自身资源生存的小国,与生俱来的危机感,让他们形成了这种民族个性。

明治维新之后,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,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,日本拿到了中国的赔款,尝到了甜头,于是侵略之路就停不下来了。

中日停战之后,现实生活中没再听到八嘎呀路这种脏话了。因为这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词,只要他们敢说,就是在重提历史,承认侵略罪行,会令人唾弃的。